本网站为中共永新县委党校唯一官方网站!中共永新县委党校对外红色培训联系电话: 0796-7193499、手机号码19807960026

当前位置:主页 > 红色井冈 >

井冈山精神,缘何生生不息?

提到井冈山,你会想起什么?

这里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对许多人来说,井冈山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文明网“文明在这里”报道组来到井冈山,学习“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在那里,有几张面孔让我们印象深刻,我们试图通过他们探寻井冈山精神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党史专家饶道良:这里是安放灵魂的家

清晨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前,饶道良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小跑过来。虽然提前约好了采访时间,但参观人员多,接待任务重,他还临时有个会议,我们的采访只能匆匆在场外进行。

929229f4e10cd77fedbaacd1da279ad9.jpg

7月13日上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革命历史博物馆管理办公室主任、研究馆员饶道良接受“文明在这里”报道组采访。汪增泽 摄


饶道良是研究井冈山精神的专家。他大学毕业后,选择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工作,30多年过去了,研究井冈山精神的书他出版了十几本。

井冈山精神,对饶道良来说,有着无穷的魅力。为了研究一份资料,他可以几天几夜待在办公室,有人看到的是汗水、疲惫,但他体会到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快乐。

饶道良给学员讲课,经常讲着讲着,就流泪了。对待工作,他有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态,不容任何人有丝毫懈怠。

他无数次讲述曾志同志的故事。曾志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但他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井冈山当农民。饶道良说,直到现在,曾志儿子的儿子也还在井冈山当农民。有人问曾志:为什么不把孩子接到北京?曾志说:“毛主席的儿子能去前线打仗,我的儿子为什么不能当农民?如果都不当农民,我们吃什么?共产党的官如果都这么做,那就不叫共产党。”

c404afebf7dac9fdec356ab0f96e94dc.jpg

2021年7月1日,饶道良参加江西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荣获“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采访对象提供


饶道良很感性。讲到动情处,常常眼圈泛红,学员们听得入了神。饶道良说,曾志等老一辈共产党员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还有反思。饶道良和曾志的女儿陶斯亮相识多年。有一次,陶斯亮自己购买了门票悄悄来到博物馆参观。“她知道不能搞特殊,尤其是共产党员的子女。反观现在一些人习惯走后门,这不是对我们最好的教育吗?”饶道良说。


饶道良也很理性。“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饶道良说,研究井冈山精神,他身浸其中,能感受到井冈山精神带给自己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滋养。20多年前,南方一所高校邀请他去工作,薪水比在博物馆高出不少,但他拒绝了。因为在他心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不仅是他倾注心血、乐在其中的舞台,也是他灵魂安放的家。

农家妇女江满凤:心里装着井冈山

c9936380e55097f27d166517571885ac.jpg

江满凤在龙潭景区为游客唱歌。资料照片


“我就是一个农村妇女,没什么文化。”这是江满凤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她常年默默资助贫困学生,孝敬孤寡老人,被评为“中国好人”。因为总给游客唱红军歌曲,她被称为“井冈百灵”。

说起唱歌,江满凤滔滔不绝。

第一次,是在1997年,那时的江满凤是井冈山龙潭景区的一名保洁员。龙潭景区山高水急,路滑坡陡。有一天,一群游客走到半路累了,不打算往上走了。江满凤急中生智,唱起了井冈山山歌:“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小心路上有石头,碰到阿哥脚指头,痛到老妹的心里头……”大约是这歌声感染了疲惫的游客,大家纷纷往上走,想探寻这天籁之音出自何人?从那以后,游客常能听到她的歌声。有游客给江满凤一些钱,但她从来都不收。“唱歌是因为喜欢,不是为了挣钱。”

71cd442d175a405e5d3d06a19f6f9074.jpg

7月13日,江满凤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接受“文明在这里”报道组采访。汪增泽 摄

这首《红军阿哥你慢慢走》,有来头。

江满凤的爷爷江次华,1927年参加革命,是一名文艺宣传兵。爷爷1929年给家中寄过最后一封信,以后就杳无音讯,唯一留给家人的,是一本歌谣本。12岁那年,第一次看到爷爷留下的歌本时,喜爱唱歌的江满凤如获至宝,把歌本珍藏起来。唱爷爷留下的歌,成了她唯一的爱好。

曾有导演邀请江满凤去北京录制歌曲,并承诺给她一笔不菲的报酬。这对于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两个女儿都在上学的江满凤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江满凤又拒绝了。“我是红军的后代,把爷爷的歌唱给大家听,也是为宣传井冈山作贡献。”江满凤还写了一首歌《欢迎各位来井冈》,她把这首歌和爷爷留下的歌放在一起,自掏腰包录制了1000份光盘,送给朋友。“谁喜欢就拿走,大家记住井冈山就行。”

江满凤很乐观。她去年患了癌症,一直瞒着大家,在当地悄悄做了手术。在她眼里,生活中遇到再大的困难,只要一唱起爷爷的歌,就觉得浑身都是劲。

唱歌,对江满凤来说不止是喜欢,更是她向游客传递井冈山精神的方式。

“海归”青年毛浩夫: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2ad2ec89ec5ed0ce325b6a234a481069.jpg

2017年11月17日,毛浩夫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申宏 摄


毛浩夫的爷爷,是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毛秉华。毛秉华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原馆长,五十年如一日宣讲井冈山精神。在毛浩夫的印象中,爷爷总是和红色教育分不开。

“爷爷,现在都流行传家宝,您给我的传家宝是什么?”

“我这满屋子的书和资料,都是你取之不竭的财富。”

8c50497bb60daa51cb1fdfabc0c94b95.jpg

2017年11月17日,毛浩夫(左)向爷爷毛秉华请教党史问题。申宏 摄

回想起2016年和爷爷的对话,毛浩夫难掩哽咽,“别人给子孙留下的是房子、车子、票子,爷爷却指着一堆快要发黄的书说,这都是宝贝!我当时不理解,但现在懂了。”

毛浩夫毕业于英国某大学国际金融与贸易专业,回国后本来在一家企业工作,但一次陪爷爷调研的经历,改变了他的从业之路。

2016年冬天,毛浩夫休假,88岁的爷爷为了考证一支部队的番号是否和当年在井冈山的红军有关系,一路坐汽车换火车,从江西到河北,座谈、查阅资料。虽然经过一番周折,证明了两者之间并没有关系,但毛浩夫却被深深地感动了。他决定辞掉在企业的工作,来到江西干部学院,担任现场教学老师。

毛浩夫说,自己曾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看到一张红军干部写给妻子的英文贺年卡。后来了解到,在90多年前的井冈山,“海归”并不罕见。他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接过爷爷的接力棒,让井冈山精神的火种生生不息,就是为祖国作贡献,就是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做好讲解,绝非易事。爷爷留下的书成了毛浩夫的老师和财富。一次,在讲解《井冈山土地法》时,有人问当时规定的土地权利,是所有权还是使用权?一下子就把毛浩夫难倒了。讲解结束后,毛浩夫跑到爷爷的办公室,一番检索后,终于解惑。

08fdfc58350d81c5a96642fe895a8e85.jpg

毛浩夫(右四)在茨坪革命旧址群现场教学。采访对象提供


除了用英语给外宾做好讲解服务,毛浩夫还从全球化的角度,思考用更适合年轻人的方式进行宣讲。如今,他作为井冈山市毛秉华工作室的负责人,正在联合相关单位,研究用红色文化+AR/VR技术,打造一批红色IP人物故事。

“很快第一批人物就会制作出来,希望用更有趣的方式为青少年讲述红色故事。”

青年毛浩夫的长征路,自信又沉稳。

小讲解员余梓洋:听党话 跟党走

7589ec6170f93f5cd381bc197d91d08d.jpg

7月13日下午,余梓洋在井冈山小井红军烈士墓前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红色故事。原茵 摄


7月中旬的井冈山,小井红军烈士墓前,一群游客正在听一名穿着红军服,戴着红领巾的学生讲解。讲到情深处,小讲解员潸然泪下,听众也不禁擦拭着眼泪。

小讲解员余梓洋今年12岁,身上却有着很多宝藏身份: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井冈山小红军报告团团长,中共第一届湘赣边界特委常委、原宁冈县工农兵政府主席谢桂标烈士的第四代红色传人。

小学二年级时,余梓洋就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阅读红色书籍,听爸爸妈妈讲红军烈士的故事。无处不在的红色教育,养成了她又红又专的红色气质,也使她成了井冈山上名气不小的小红军讲解员。

72c678ad1698791cf5ce489d13823d7f.jpg

余梓洋和家人。采访对象提供


第一次做讲解,是余梓洋3岁的时候。妈妈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每次宣讲都会带着余梓洋。妈妈给游客讲,余梓洋看着妈妈讲。有一次,妈妈生病了,余梓洋就走上前,有模有样地学着妈妈,竟然一字不差讲了下来。从此以后,妈妈就开始发掘余梓洋的讲解天分,带着她去各个景区义务讲解。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原馆长毛秉华看到余梓洋的讲解,高兴地把她收为徒弟。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为了更多了解红军故事,感受井冈山精神,2017年7月,余梓洋带着砍刀,穿着草鞋,跟爸爸妈妈一起翻越新老七溪岭。这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取得龙源口大捷的地方,也是余梓洋的太爷爷谢桂标走过的路。回忆起那次“旅行”,余梓洋笑着说,在路上遇到一块3米多高的大石头,怎么都爬不上去,有点泄气。“爸爸妈妈让我想想太爷爷当年为什么能走过去,最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爬上去了。”在余梓洋心里,革命先烈最伟大,想想他们,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在一次次挑战和跨越中,余梓洋变得更加坚强、成熟和乐观。点开她的微信,昵称“井冈山小红军”。朋友圈中,诗意的文字中透着爱国爱家的少年情怀。7月1日当天,在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后,余梓洋写下这样一段话:“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0259632587f2ce55e86bb2595771f36e.jpg

新时代好少年余梓洋。


说起理想,余梓洋笑着说,现在做小红军讲解员是最快乐的事情,她要做好自己,带动更多的学生加入红色讲解。长大后,想做一名外交官。理由是:外交官为国发声,她也想像他们那样。

在红色摇篮井冈山,像饶道良一样把研究党史当作信仰,像江满凤一样向游客宣传井冈山,像毛浩夫一样把青春献给井冈山,像余梓洋一样从小就在心里种下红色种子的人,还有很多。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红色基因才能代代有人传,红色江山才能代代有人扛。

红色井冈山,魅力无穷,让人留恋。如果你曾来过,欢迎再来。来到这里,你会有新的发现......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