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为中共永新县委党校唯一官方网站!中共永新县委党校对外红色培训联系电话: 0796-7193499、手机号码19807960026

当前位置:主页 > 红色井冈 >

​井冈山的故事--八角楼的灯光

    “天上的北斗星呀最明亮啊,茅坪河的水呀闪银光,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啊,我们的毛委员在灯下写文章。”
       从小就会唱的这首歌曲,让八角楼的灯光在心里亮了一辈子。来到井冈山的茅坪,我迫不及待地去寻找那著名的毛主席住过的八角楼。
茅坪八角楼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绿林武装袁文才,王佐的帮助下,来到茅坪安家,住进了八角楼,在这里指挥井冈山革命斗争。从停车场到通往八角楼有一条卵石甬道,甬道右边是青砖黛瓦的徽式建筑和黄色土坯房,错落有致。甬道的左边是茅坪河,泉水淙淙流过……在甬道和茅坪河之间,有两棵两人合抱粗的古枫树,根植在嶙峋的巨石上,苔痕斑斑,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当年毛主席常在树下读书看报,他曾以“枫树长大后竟把石头撑开了”为比喻,形象生动地教导红军战士要像枫树那样坚韧顽强,只要坚定信念,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红军之根一定能撑破蔣介石反动政府的这块巨石。站在挺拔的红枫前,仰望枝头千万枚红叶,犹如一面面五星红旗,舞出一片朗朗乾坤。
八角楼的灯光       沿着甬道,走进“谢氏慎公祠”大门,厅堂内陈列着几条简易的长条木凳,正前方摆着木龛及长条原木供桌,木龛上方墙壁上挂着一面党旗和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标。1928年5月20日至23日,毛泽东在这里召开会议,铿锵有力地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稳定了军心民心。
       走过“谢氏慎公祠”,只见公祠青砖外墙上赫然写着几幅标语:“消灭新旧军阀战争”,“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消灭代表土豪劣绅的国民党”等,白色的字迹,被玻璃罩在剥蚀的墙上,历历在目,这些标语,是贺子珍带领红军宣传队所写,红军撤退时,用黄泥糊在标语上,揭开黄泥后,标语又呈现在眼前。历经岁月风雨,标语还清晰如昨,我似乎听到了九十多年前地动山摇的呐喊,看到了军民列队振臂高举的拳头所组成的钢铁森林。
       转过屋角,来到一座小院,这里有几间土坯房,那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小院的一角,一栋赭黄色两层小楼格外醒目,门楣上挂着郭沫若同志题写的“茅坪毛主席故居”红底金字匾额。小楼的主人是茅坪乡医谢观南,红军队伍来到井冈山后,便让给了毛主席居住。走进旧居,沿着窄而陡的木楼梯登上小阁楼,走进阁楼左侧的八角楼。
毛泽东著作       来这里之前,我一直以为八角楼是具有八个棱角的徽派建筑,直到爬上楼才发现八角楼是指屋顶上开着八角形的天窗。天窗由木板镶嵌而成,共三级,下大上小逐级收缩,既扩大了房间的空间,又具有采光的功能。室内摆着木架床,高背椅,木桌等家具。为了应对紧急情况,简陋的木格窗户做成了活动的,可以拆卸下来。窗前的木桌上陈列着毛泽东同志用过的铁盏青油灯和砚台。油灯十分简单粗糙,其实就是一截小油筒,穿上一根铁丝,搁上灯芯,用以照明。
井冈山时期,物资极度匮乏。为了节省灯油,部队每个连晚上只能亮一盏油灯,点一根灯芯。考虑到毛委员晚上需要熬夜筹划根据地建设,撰写理论著作,部队照顾他多点一根灯芯,可毛委员坚持不搞特殊性,在一根灯芯的油灯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盏油灯,点亮了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与民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点亮了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的井冈山精神之火。
毛泽东用过的油灯       1927年10月到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大部分时间住在八角楼,在这里,他就着一根灯芯的青油灯,于严寒的冬夜披着薄毯疾书,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光辉思想,为中国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
       站在青油灯前久久凝望,我似乎看到了黑黝黝的青油灯已被点燃,由暗渐亮,八角楼的灯光逐渐明晰,这如豆的灯光,似一粒火种,划破夜空,它似熊熊燃烧的火炬,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拨开迷雾,冲破黑暗,把工农红军脚下的道路照亮,把中国革命的前程和航向照亮。朴柮而神奇的青油灯,浓缩了用之不竭的能量,它取之于红色根据地,提炼于革命斗争实践,凝聚着革命先驱的理想信念和集体智慧,如同一束穿透力极强的极光,在我们的心头闪耀着永不熄灭的光芒。
       “八角楼的灯光哎最明亮,我们的毛委员在灯下写文章……”
       这歌声将永远在我们心头回荡……
       【作者简介】莉莉,本名杨秀辉,赤土岭文协会员,喜爱阅读朗诵声乐。用文字滋养心灵,用声音传播美好。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